<b id="jt37n"></b>

<b id="jt37n"></b>
吳晗
來源:  | 時間: 2014年09月12日

  吳晗:(1909—1969)原名吳春晗,字辰伯,浙江省義烏人。1927年秋考入之江大學,一年后停辦,考入上海吳淞的中國公學,1930年,在燕京大學圖書館中日文編考部任館員。1931年初,寫成《胡應麟年譜》,時任教于國立北京大學的胡適舉薦吳晗為國立清華大學史學系工讀生,專攻明史。大學期間,吳晗寫下四十多篇文章,其中《胡惟庸黨案考》、《〈金瓶梅〉的著作時代及其社會背景》、《明代之農民》等文,頗受當時史學界名流青睞。大學畢業后,在清華大學講授明史課?箲鸨l后,吳晗應聘到云南大學任教授,后到西南聯大任教。1943年7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這一時期,寫下許多歷史雜文,以辛辣的筆鋒揭露了國民黨的黑暗統治。1946年8月,吳晗回到北平,仍在清華大學任教,并擔任北平民盟的主任委員。北平解放后,吳晗以副軍代表身份參與接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并擔任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歷史系主任等職務。1949年后,歷任北京市副市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市歷史學會會長等職。他主持了改繪楊守敬的《歷代輿地圖》,以及標點《資治通鑒》的工作,主編了《中國歷史小叢書》和《外國歷史小叢書》。1957年3月,吳晗加入中國共產黨。1959年9月,他發表《論海瑞》、《海瑞罵皇帝》等文章,提倡敢講真話的精神,并在1960年寫成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之后,吳晗和鄧拓、廖沫沙用“吳南星”筆名,在《前線》雜志發表雜文《三家村札記》專欄,以歌頌正義光明、匡正時弊為宗旨。1965年,他的代表作《朱元璋傳》第四次修改稿出版。1965年11月,遭到批判,后來又被扣上“叛徒”“特務”等莫須有的罪名。“文革”開始后,吳晗從精神到肉體慘遭摧殘,于1968年3月被捕入獄,1969年10月11日被迫害致死。1978年中國共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吳晗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主要著作:《歷史的鏡子》、《史實與人物》、《燈下集》、《春天集》、《投槍集》、《三家村札記》、《談骨氣》等。

videoscom中国妞

<b id="jt37n"></b>

<b id="jt37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