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峰
來源:
| 時間:
2014年09月15日
馮雪峰:(1903—1976)原名福春,筆名雪峰、畫室、洛揚等,現代著名詩人、文藝理論家,浙江義烏人赤岸鄉神壇村人。1919年考入金華省立第七中學師范科。1921年因參加反對學監的風潮,被學校當局開除。1922年與應修人、潘漠華、汪靜之以"湖畔詩社"的名義合集出版詩集《湖畔》,內收雪峰的詩17首,并加入明天社。五烈士犧牲后,他調任為左聯黨團書記,與魯迅編輯出版《前哨》,紀念五烈士。1932年與魯迅等人四十余人聯名發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書》。先后任先后任中共中央宣傳文化委員會書、中央上海宣傳部干事,江蘇省委宣傳部長等多種職務。1949年6月,赴北京參加第一次全國文代會,為華東代表團團長,當選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一屆常務委員。1950年當選為上海文聯副主席,兼任《文藝創作叢書》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任魯迅著作編刊社社長兼總編輯。1951年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兼任《文藝報》主編。1953年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二屆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后又任作協黨組成員。1955年被卷入“胡風事件”,在黨內受到批判。1956年主持編注新版《魯迅全集》。1957年參加全國宣傳工作會議,被文化部黨組定為“右派分子”。文革時期受到沖擊,打成叛徒,下放“五七”干校勞動。1971年回到北京,安排在魯迅著作編輯室工作,但只許在家看稿、答疑。1976年因肺炎引起并發癥在首都醫院去世。著作:詩集《真實之歌》、雜文集《鄉風與市風》《有進無退》、《雪峰寓言三百篇》、《雪峰文集》、《論文集》、《魯迅和他少年時代時候的朋友》、電影劇本《上饒集中營》等多種。翻譯和編輯大量書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