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姍姍
《青春》,是改革開放以來全國知名的純文學期刊之一,創刊于1979年10月,在文學界影響深遠。
2023年,《青春》再次煥發“青春”。由魯迅文學獎得主、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何平擔任特約主編,中國作協創研部研究員岳雯和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金理擔任特約副主編,推出《青春》(世界青年文學選刊),旨在復興20世紀80年代文學黃金時代的青年氣。
2月28日,川觀新聞記者作為《青春》(世界青年文學選刊)首批特邀試讀者,第一時間在油墨芳香的書頁中,讀到莫言、蘇童、遲子建等大師曾經的青春寫作,更看到包括川籍作家慕明、李娟等在內的“正青春”。
何平為創刊號寫下卷首語《從中國青年作家到世界青年作家有多遠》,闡釋了《青春》(世界青年文學選刊)的氣質和調性,以及其堅守的文學情懷和不懈創新的文學理念。
《青春》(世界青年文學選刊)設定了三個關鍵詞:世界、青年和文學,世界眼光的文學和青年氣質的文學!盀榇,我們將矚目今天世界文學的青年聲音,也會重新激活和喚醒,那些已經封存在歷史記憶里的,文學大家的青年時代,讓不同時代、不同空間、不同語言的文學‘青春’在《青春》雜志相遇或者交鋒!
“青春”何在?何為“青年”?何平坦言,其實很難以生理年齡定義誰是“青年”,但做一本刊物大致還得有一條界限!拔覀儼堰@條界限設在45歲。其中每期推出的一位‘世界青年作家’,年齡放寬到55歲,但選擇的作品也是45歲之前的。因此,區別于其他文學選刊,世界上所有作家在45歲前發表和出版的作品都進入到我們的視野。我們試圖以這樣的形式勘探青春的疆域、能量與可能!彼,在創刊號中,可以看到56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奧爾加·托卡爾丘克30歲之前寫下的《房號》,也看到了57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在1985年發表的、青年期代表作《白狗秋千架》。而這些文字,均是他們通向諾貝爾文學獎的起點。
有兩位川籍青年女作家登上3月創刊號。一位是出生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籍貫四川樂至的70后女作家李娟,她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清新明麗,驚艷文壇!肚啻骸罚ㄊ澜缜嗄晡膶W選刊)收錄的正是這本散文集中的《木耳》一文。另一位,是生于成都、工作于美國的科幻女作家、“銀河獎”得主慕明,她的新作《誰能擁有月亮》與莫言等成為創刊號封面推薦的四部作品之一,而這部作品始見于2022年,在成都舉行的“第十屆未來科幻大師獎”東方彗星·成渝科幻創作邀請賽。雖然生活在美國,但慕明曾在接受川觀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四川的風土人情,是她靈感的來源。她創作的科幻小說《假手于人》,嘗試將成都竹編手工技藝和科學幻想結合,另一部《風起華西》更試圖從歷史的角度,發掘成都更為深刻的特質。
值得一提的是,哪些年輕作家在被中學生閱讀?也是《青春》(世界青年文學選刊)的重點關注的話題和常設專題。何平希望,能借此接通世界文學現場和中小學語文教育。而李娟,就正是被中學老師和學生們選出的作家之一。
據介紹,《青春》(世界青年文學選刊)創刊號將于3月1日正式出版,全年4期,創造新文學,重塑品質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