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晚,由浙江文藝出版社主辦的《世說俗談》新書分享會在京舉辦,作者劉勃和讀者在分享會現場分享創作經歷和感受。
《世說俗談》是文史學者劉勃解讀《世說新語》的歷史隨筆集,記載了東漢末年至東晉結束時期故事的經典名著,由于書中人物眾多,其言行零零散散地存在于不同門類里,人名稱謂也紛繁復雜,對于普通讀者而言是有一定的閱讀門檻。劉勃在以往的學術研究成果基礎上,做了大量扎實、瑣細的梳理工作,按照年代勾陳、整理出了人物完整全面立體的形象,并用人物傳記的方法生動趣致地娓娓道來,幫助讀者真切地體味魏晉人文的風流與蒼涼!妒勒f俗談》因尊重原著、頗具可讀性,已入選華文好書榜、浙版好書榜、探照燈好書榜等榜單,豆瓣評分8.8分。
在談到“為什么書名要叫‘俗’談”時,劉勃提到,他覺得還原背景本身是很俗的工作,當人物背景被更多地呈現出來以后,原本《世說新語》對外呈現的“雅”的濾鏡一定程度就被破壞掉了。比如大家原本以為魏晉名士仙氣飄飄,脫離俗世,實際并非如此,他們仍然是被裹挾在時代洪流中,一樣在各種困境中掙扎。這也正是《世說俗談》最為關切的命題——人和困境之間的互動,困境是如何壓迫著人,不同的人又是怎樣應對的。
此外,劉勃認為自己在寫作中大量運用的口語也比較“俗”,但他覺得使用口語寫作也是對《世說新語》的忠實再現!罢强谡Z在不斷地給文化傳統、文學傳統提供活力?谡Z不斷地在提供新鮮的血液,和雅致的語言兩者完美融合起來,才是文學的活力所在。
在談及現在的年輕人如何與千余年前《世說新語》里的名士共情時,他認為,當受到了更豐富的物質文化滋養后,盡管社會地位有所差距,但人類的細膩感受是相通的。當我們拋棄掉特別有差別感的東西,只從人內心細膩的地方、微妙的地方去品味的話,我們確實可以和《世說新語》當中的名士感到很多相通的地方。讀書不是為了找彼此之間不能兼容的東西,因為共情被打動的那一瞬間往往是最寶貴的!拔覀円兄x現代文明,讓我們作為普通人也能產生更豐富的內心情緒,可以和古人有那么多共情!
此前,劉勃已出版《失敗者的春秋》《戰國歧途》等作品書,擅長以現代視角解讀古代的經典作品,通過文本細讀的方式還原、發掘歷史中的被人忽視的細節,收到讀者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