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id="jt37n"></b>

<b id="jt37n"></b>
用責任敲響人與時代的大門
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 時間:2023年03月02日

文/劉彬 薛梅

2月24日晚,“五個一工程”獎、人民文學獎、全國讀者最喜歡小說獎獲得者羅偉章攜新作《誰在敲門》(典藏版)及《涼山敘事》,與著名文學評論家賀紹俊,中國作協創研部研究員岳雯,做客中國書店雁翅樓店,共同給讀者帶來一場關于“人與時代”的文學盛宴。

《誰在敲門》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誰在敲門》圍繞一群子女給父親慶生、治病到舉行葬禮而展開情節,通過一個大家族的人際生態、不同階層的生活細節,演繹了幾代人的生生不息,呈現出無數人生命題。這部長達63萬字的長篇小說自出版以來便受到讀者與批評家的高度關注,入選了《亞洲周刊》2021年全球華人十大小說、《當代》2021年度長篇五佳、《長篇小說選刊》2021長篇小說金榜·領銜作品、中國小說學會2021年度好小說等文學榜單!稕錾綌⑹隆肥且徊糠从炒鬀錾揭妥迕撠毠詺v程的長篇非虛構文學。作品聚焦脫貧攻堅主線,真實再現大涼山擺脫貧窮、移風易俗的艱難歷程,既寫出了大涼山區獨特的自然環境,真實的彝族生活,記錄了脫貧攻堅過程中諸多難忘的人與事,也表現了羅偉章對民族文化現代化的多維觀察和思考,整部作品情感飽滿,思想深刻。

三位嘉賓就兩部作品的創作經歷、藝術魅力及文學價值展開了討論。

左起:岳雯 羅偉章 賀紹俊 蔣翼鵬/攝

用小說的方式,向生活致敬

賀紹俊表示,當代文學發展非常繁榮,每年都有上千本新的長篇小說,但是在這么多長篇小說里,能夠拔尖的不多,他覺得羅偉章的《誰在敲門》絕對是一部拔尖的作品。他表示這是一部讓人深受感動的小說,是一部真正的小說,羅偉章是用小說的方式去思考歷史,思考現實,也是在對 “父親”致敬,在思考 “父親”的一生。

當然,《誰在敲門》不僅僅是這些,把它放在當代文學小說這樣一個大的陣容里也感到它有非常不一樣的地方。當今很多作家都會寫有關鄉村題材的作品,但是賀紹俊覺得羅偉章不是簡單的把鄉村寫出來,他在寫怎么看待鄉村的人走向城市,怎么去拯救今天的鄉村,思考鄉村的未來。所以《誰在敲門》從故事線的角度來說會很好讀,能帶來閱讀的愉快。另外讀了以后會讓我們思考很多問題,會對我們的現實、我們的歷史、我們的人生,都有啟發。正因為羅偉章寫《誰在敲門》的時候他自己也在思考這些問題。所以,他就取了一個讓人思考的題目《誰在敲門》!罢l在敲門?”他肯定不會明確告訴我,他讓我們思考誰在敲門,也可能是未來的一只手在敲門,也可能是我們的命運之神在敲門。人與時代的大門,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去敲這個門,“誰在敲門”本身就暗示著這部小說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東西。

岳雯則表示,《誰在敲門》自出版以來得到了很多文學界、評論界朋友的關注,有人說它是“鄉土《紅樓夢》”,這樣的贊譽可見評論家對這本書的期待很高,它也滿足了我們這樣一種期待。

如何用作品叩響時代的大門

在談到羅偉章日常如何創作的時候,他表示,在寫長篇時喜歡把第一句話先寫出來,如果沒有出來這部小說是無法進行,因為他從來不寫提綱,更沒有提前擬人的名字。他認為,寫小說最難的、最耽誤進度的就是給人物起名,他也不喜歡寫提綱,他覺得提綱規定了道路,他希望他的小說是自然地生長,隨性的,可以沒有規矩地生長出來,它可能長得野一點,長得有時候不像樣一點,這些都不會影響到他作品的生長。文學創作的關鍵要有空間,包括語言、行為方式、思考路徑。

羅偉章創作小說的靈感常常源自于他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和思考,他對自己的生活、生活所處的時代,包括這個時代下的人和人性都有自己獨特的觀察,通過平時的思考慢慢積淀,有意無意地朝著某個方向看問題,就寫下了如《誰在敲門》《涼山敘事》等這樣敘述時代與人的關系的作品。他認為一個人生存的基本難點,就是生命疑難的東西,我們面對生老病死,面對在這個時代當中我們應該做出我們自己怎樣的回答,我們應該給自己一個什么樣的定義,我們是誰?我們時代又是什么?這種定義就通過自己的作品慢慢地呈現出來。

在活動現場,羅偉章表示,作家的創作本來就是自己出于情感,出于對這個社會自發的作家的責任感,作家就是要寫好書。而讀好書也是每一位讀者的責任。讀一本好書,對于自我建設、自我成長總是有好處的。

videoscom中国妞

<b id="jt37n"></b>

<b id="jt37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