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id="jt37n"></b>

<b id="jt37n"></b>
全心全意想要書店更好
來源:杭州日報 | 時間:2023年03月03日

  編者按

  |逛書展|

  全心全意想要書店更好

  2月24日,第35屆北京圖書訂貨會開幕,F場讀者感嘆,訂貨會現場,比春節廟會還要熱鬧。

  是的。這場時隔兩年重新開啟的北京圖書訂貨會,是圖書行業開年的首場盛會,以“新征程堅定文化自信,高質量再創出版輝煌”為主題,集中展示圖書40萬余種,展覽面積5萬平方米,展臺數量2900余個,參展商數量700余家,參展規模創歷屆之最。

  本期讀書版,我們特別請在訂貨會現場的出版社編輯、民營書店經營者一起分享現場的熱忱與期待,很開心,大家都仍覺得“天下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

  口述朱鈺芳整理于佳

  北京書展訂貨會開幕的前三天,曉風書屋創始人朱鈺芳就已經趕到北京。

  這是近三年來首次關于書的盛會,所有人都很積極地置身其中,想要改變現狀,想要問候同行,想要把春天過得熱鬧。

  訂貨會開幕前,朱鈺芳代表曉風書屋領到了兩項大獎。其一,是一場延遲的頒獎。2022年1月,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授予杭州曉風圖書有限公司為“2021年度民營書業”影響力企業,獲此榮譽的,全國只有十家。其二,是由北京圖書訂貨會組委會、中國出版傳媒商報社、中國民營書業峰會授予的“民營書業年度魅力書店”。

  等到24日書展開幕當天,朱鈺芳幾乎走完了整個書展現場。以下文字為朱鈺芳口述:

  整整一天,我都在現場。

  從現場氛圍來說,書的品質很好,大家都很積極。特別是一些大的出版社,都似乎找到了自己新的生長點。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展臺駐足了很多人群,也有人在現場詢問通過視頻號收看的網格本直播。我隱約感覺到,未來,出版社的銷售理念會越來越明晰。

  中信出版社的展臺裝修華麗,一家出版社,同時有四個不同的閱讀主題在直播,展廳像是演播廳。在展廳中間有一塊展板,是中信出版社的作家群像,非常直白地告訴來往行人,這家出版社所積攢的作者力量,是多么雄厚。

  理想國的展臺(見左圖),像是一個書房。我們書店經營者是作為采購方到訂貨會的,是為了最大規模最快速度地去了解出版社的新書或者特色書,不太會有時間靜下心來在那看書。但是在理想國,我看到有很多讀者居然在萬人會場旁若無人地讀書。這一幕,我想我會記得很久。

  理想國的幾個工作人員,對每一個進來的人打招呼,“全場7折”。按往常,訂貨會的最后一天才會打折賣書,今年開幕第一天,理想國就已經從早到晚地賣書,如清流一樣滋養著讀書人。

  書展現場遇到了很多老朋友。遇到了綠茶,他對書店觀察做得很不錯,等他的新書出版,還想請他來杭州做活動。在商務印書館,也遇到了鄭振鐸的后輩,他留學歸來,加入商務印書館,正在直播。

  很多出版社都已經把自己作為傳播的首要窗口。但一本新書的發布,總要和看不見的讀者有一些面對面的交流,我們希望曉風書屋能成為更多好書的線下交流點?赡,這才是一條很好的出路。我也希望,我們曉風書屋會變成出版社在杭州的聯絡站,我們也許無法提供網絡平臺的購書折扣,但我們有信心更好地為讀者服務、為作者服務、為出版機構服務。

  這次書展,做書人、賣書人整整齊齊地在北京相聚,很難得。大家都還很執著地在為今年的發展去做規劃,是因為我們真正地全心全意地想要為書做事,大家都很齊心,也很愿意不斷投入。

  做書店的人,原先就沒有打算賺大錢、賺快錢,特別是一些開了幾十年的老書店。我們更在意的,是有沒有人真正需要我們。如果線上的出版社未來有更多線下需求,其實對我和我身邊的這些做書店的人,都是一種鼓舞。我們依然相信,還是會有一批讀者愿意到書店了解書,留在書店看書,來到書店買書。

  我每次到北京,都會把一部分時間留給萬圣書園,不論我住在哪兒,離書店是遠是近。每次只要有時間去,總感覺找到了自己的一些能量,我們做人文特色書店需要有志同道合的人。曉風比起萬圣沒有那么學術,但是有些氣息跟萬圣很像,我也需要在那里找到一些共鳴。

  那天去萬圣,我跟一個南昌青苑書店的朋友有約,我們都想去看一看,沒想到在書店里,還碰到了貴州書店的負責人、福建書店的負責人!兑啡隼淙辍贰都坠俏南盗小返冉浀鋾康呢熑尉庉,也都陸續趕來書店。

  那天夜里,分別的時候,已是凌晨,大家都互相祝福。想想,萬圣書園已在北京30年,青苑書店在南昌已有31年,泉州的風雅頌書局也已創辦31年,安定書院在湖州20年,島上書店在舟山創立34年。

  回頭看看,這些做書店的人能夠堅持這么多年,這一輩子,有半輩子都在做一件事,這又影響了多少讀書人。

  開書店確實要有一些堅守,這個行業本身就是一個公益行業,但幸運的是,因為開書店,在書店得到的滋養是和外界不一樣的,上下五千年都在你的書房里,很多事情就可以豁達,很多人一輩子活不過一本書,而開書店,最需要做到的是能夠在閱讀上給人幫助,如果有這個方向,一定可以把書店做好。

  |見面會|

  每個展臺都在直播

  《未婚妻》阿乙人民文學出版社2022年12月

  付如初(人民文學出版社青年文學編輯室主任)

  去之前,看到北京圖書訂貨會首日人山人海的報道,心頭涌起說不出的溫暖,且不說行業能不能由此回暖,至少人與人之間終于又可以“親密無間”地擠在一起了。

  2月25號上午,北京圖書訂貨會開幕的第二天,我早早來到會場,作家阿乙的新書《未婚妻》要做一場讀者見面會,我要主持活動,F場嘈雜依舊、自家展臺人更多,心里的喜悅又更多些。發行部的同事說:“如今的訂貨會沒有‘訂貨’功能了,‘展示’的功能有一些,更多的是同行聚會、聯絡感情!

  |分享會|

 “問學”途中行不盡

  “問學”叢書浙江古籍出版社

  伍姬穎(浙江古籍出版社編輯)

  此次北京之行,我們浙江古籍出版社在開幕式當天舉辦了一場“文史名家的治學體會——‘問學’叢書分享會”。

  現代商業化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懷疑人文學科存在的必要性。著名學者葛兆光在《人文學科拿什么來自我拯救》中指出,除了客觀環境和外在風氣,人文學科面臨發展困境也有其自身的原因。專業、嚴謹的人文學科與業余、通識的人文精神之間的界限模糊不清,使人文學科被大眾誤解為無需下苦功夫訓練、僅憑興趣自學便能有擁有的浮光掠影、吟風弄月的本領。

  這便是“問學”叢書選題策劃的緣起。針對人文學科逐漸被邊緣化的現狀,2020年以來,“問學”叢書陸續出版了八位國內一流學者的著作,分別是桑兵《承接與延續》、劉進寶《敦煌學記》、榮新江《三升齋續筆》、劉躍進《潮平兩岸闊》、杜澤遜《求學與治學》、王素《師友自相依》、程章燦《海外讀書記》、舒大剛《儒藏知津》。

  對于熟悉文史學界的讀者來說,這些作者自然是如雷貫耳,無須多作介紹。而對于普通讀者而言,這部叢書之所以可讀、耐讀,正在于其中蘊含的一些普世的價值與真理,這些作者將自己求學問道途中積攢的寶貴經驗,一一編織入書。

  分享會的現場,有六位作者專程趕來。王素、劉躍進和榮新江在北京,劉進寶在杭州,傅杰在上海,程章燦在南京。此番相聚,實在久違,大家不約而同講述了自己的“問學”故事。

  劉進寶分享了武漢大學朱雷先生對他的影響,朱雷是魏晉南北朝隋唐史專家唐長孺的高徒,專攻魏晉南北朝隋唐史暨敦煌吐魯番文書研究。2021年8月,朱雷先生因病辭世。這之后不久,由劉進寶組稿、我社負責編輯的《朱雷學記》正式出版,在這些回憶文章中讀到了朱雷先生尊師重道、低調努力、對學生極其關心愛護。

  同樣是唐長孺先生高徒的王素,原本以為他可能因為身體原因缺席活動,但他欣然應允,這份心意讓人感動。王素正在整理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甲骨文、金文拓片,我提起正在做的《楊樹達日記》中涉獵到的甲骨文、金文內容。王素講:“在民國時期,學者做甲骨文、金文是一件時髦的事情,而當代甲骨文、金文的研究則陷入瓶頸。但是學問的傳承,首先在人。只要有人繼續做這門學問,學術之火就不會斷!

  由于堵車,劉躍進老師來得稍晚,被安排在最后發言。儒雅的劉老師總結:學術是條大河;學術是一種選擇;學術是一種堅守!拔覀兊膶W生很艱難地在今天這樣的大背景下選擇學術,就像當年老師扶持我們一樣,我們也要扶持我們的年輕人。我們有這個責任,但也不是多么了不起,而是因為我們知道這一代一代是怎么走過來的!

  程章燦極瘦,字極好。分享會前,他點了一首子曰秋野演唱的《浪淘沙·過七里灘》,這首歌本由夏承燾先生作詞。程章燦告訴我們,這是最好的版本。程章燦從北大歷史系世界史專業考入南京大學程千帆先生門下,是因為喜歡文學,而后赴海外留學,一直在“問學”路上。

  榮新江在會上分享了他年輕時逛書店的故事。逛書店時,他低價購得了《二十四史》,掌握了很多新書與舊書的信息,甚至通過細細觀察書店老板的排架,了解了圖書的分類方法。在海外訪學期間,榮新江一如往常地逛書店,長時間在圖書館停留,收獲頗豐。榮新江將逛書店視作那一代學人問學必備的“武器”。

  此次“問學”叢書分享會的觀眾,一眾書友之外,還有不少出版人、媒體人以及書店經營者,誠如分享會主持人傅杰所言:他們都是知識與文化的守護者。

  千載只待具眼者。站在一個讀者的角度,一部書只有不斷被閱讀,反復被提及,并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詮釋,它才具備成為經典的可能性。站在一個編輯的角度,一部書能夠不停地重印、修訂,它就極有可能被更多讀者閱讀與詮釋,這樣就離經典越來越近了。經典最不能缺少的一個維度是時間。期待“問學”叢書能夠成為傳之后世的經典。

  距離活動還有一個多小時,邊走邊看間發現,幾乎每個出版社的展臺都在直播,學習強國的展臺還有一個專門的直播間。新冠疫情三年,出版業態發生的巨大改變莫過于線下向線上的轉移,尤其是營銷。據開卷數據的調查顯示,2022年實體店的銷售占比下降37.22%,平臺電商下降16.06%,其他垂直電商下降2.43%,只有短視頻電商逆勢上揚,增長42.86%。出版業歷來都是與時俱進的行業,也有終端改變整個業態,進而改變源頭的潛在規律,如今銷售渠道發生如此大的變化,流量為王和流量轉移的情況如此明顯,可見整個行業會發生怎樣的改變。

  各個展臺的直播現場聲音起伏,有領導在講這本書如何全面地記錄了某省鄉村振興的過程;有編輯在講,傳統文化如何重要,而你的孩子應該通過這本書了解傳統文化;有聲音說,這樣的旅行指南可以讓你心中懷著詩意去遠方;又有聲音高亢地說,這本法律辭書堪稱“法學界的愛馬仕”……

  阿乙的活動就要開始了,我們邀請的嘉賓,北京大學副教授叢治辰也到了。他從現代文學館葛亮的研討會上風塵仆仆而來。三個人坐在一起碰話題,一邊緊張——畢竟好久沒有和讀者面對面了,他們的去留、他們眼睛里流露的是感興趣、被吸引還是不信任的神情,身在臺上的人都一目了然;一邊松弛——這么嘈雜的環境,四十分鐘的時間,聊文學技法和語言的話題幾乎是不可能的,盡管這是阿乙最重要的獨特性。我們決定只聊內容本身,聊愛情、故鄉、記憶和閱讀,都是這本書的關鍵詞。畢竟這是阿乙以一見鐘情為起點書寫的縣城婚姻,又以縣城婚姻必有家長深度參與的中國式特點為抓手,講述三四線城市的青年向一線城市流動的過程中,有多少“舊我”留在原地被毀滅,有多少“新我”隨之新生。如今,在小說中,又有多少“舊我”被書寫復活,多少“新我”被記憶忽略。這本書被稱為“追憶故鄉似水年華”,不是沒有道理的,在細致的追憶和描摹中,阿乙還總是用經典作品,尤其是《追憶似水年華》中的描寫作為注釋,來印證自己的描寫,他幾乎是用一邊寫故事一邊寫讀后感的方式,實現著關于時間和命運的辯證法。

  為了暖場,我們播放了阿乙的朋友們錄制的推薦視頻。人流還是不夠多,可畢竟是去掉屏幕之后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我們三個人真誠地講感受,講述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感動,以及有可能帶給他們的東西……讀者眼神中的信任越來越多,人群也越聚越大,直到活動結束,他們也不肯散去,圍著阿乙簽名。

  我最喜歡的學者喬治·斯坦納說,文學的榮耀時刻,是語言生成了一種新的活力,它呈現了自己的豐富,它簡單亦可以雄辯,它變成了書,始終哺育我們。而開卷平臺的2023年展望,首要的就是用知識替代信息,讓價值型營銷占據主導。價值,畢竟是出版之“本”,是文化傳播之“道”,是能哺育我們的書最不可替代的原因。

videoscom中国妞

<b id="jt37n"></b>

<b id="jt37n"></b>